印象中安平樹屋,就是廢棄古屋中,榕樹盤根成長,形成獨特的樹屋奇景,但總認為沒啥特別的,
直到老公的老朋友推薦我們去看看,於是來一探究竟。
這次來台南,純粹是來放空。
三天二夜的行程,也只走了安平樹屋和四草湖,將慢活旅行發揮的淋漓盡致了。
安平樹屋位於小巧的安平國小旁,安平樹屋經過台南市政府的規劃,
光看入口外觀,有一種令人驚豔的感受,
比起昨晚的海安路巡禮,這裡的人文環境勝出許多。
值得一來再來,賞味體驗安平樹屋人文之魅力。
我們叫箐箐幫我們買票,順便訓練她獨立的處世態度。
入口處的鐵牆,純綷的黑,純粹的簡潔,迎接這一次美好的旅遊印象。
入口後,迎接我們的是溫暖明亮,大片的橘色外牆,
多了點新時代的氣息,卻不相互衝突。
一進來,如果有更多時間,有不少照片與海報,可仔細瞧瞧安平樹屋發展史,
不過,箐箐早被文創紀念店吸引過去了(箐箐你真是血拚高手了)
花個50元,店員會給一個二面光滑,無圖案的圓幣,
放進這個機器,就可以自己DIY安平樹屋紀念幣,
共有三種圖案可選,轉動輪軸,圓幣就會慢慢變成橢圓形的紀念幣,
是很特別的體驗。
慢慢混了20幾分,我們才真正走到樹屋區。
放眼望去,發現樹屋的壯觀,
難怪是相機殺手級景點。
一進樹屋,原本廢棄的倉庫經過藝術家和建築師的巧手下,
搖身一變成景觀藝術。
箐箐和爸比偷跑,後來竟然躲在鐡籠中嚇人!
你們看起來像猴子吧!
一進入樹區,相機實在很難停住,
還好爸比先帶著箐箐到處看,任意穿梭在樹屋中。
樹屋區,隨便一拍都是美景。
深深愛上這裡的地景藝術了。
原本這裡在光復後為台鹽倉庫,後荒廢已久,
任由榕鬚自然垂落,形成特有的屋樹共生的景觀。
在專業設計者的規劃下,一條一條黑鐵架設下,
不但讓榕樹有繼續生長的空間,黑鐡自然也容入在樹屋環境中。
榕樹枝節交錯,爭相爬出屋頂,榕葉繁茂依舊,總算見識了大自然的力量。
樹屋外還設置鐵製棧道,還可以在那遙望安平美景。
來踩水車了,不好踩唷!加油。
好想拍下安平樹屋的每一角落美景哦!
相機停不下來..................
很慢,很慢,也不知花了多久時間,逛完樹屋區。
原本以為沒有了,才發現隔壁是德記洋行耶,
也就是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。
建築西式典雅,與安平樹屋毗鄰而居。
一查資料才知這裡是由「奇美文化基金會」捐贈修建基金,
作為製作民族英雄鄭成功及先民篳路藍縷史蹟蠟像費用,
闢室八間,公諸外界參觀,成為國內第一座陳列臺灣先民生活型態的史料館。
準備到出口了。
沒想到還有。
這裡竟是書法家朱玖瑩的故居,
朱大師的揮毫出鄭愁予的詩,
總讓我想起是羅大佑?還是黃舒駿的歌曲將這首詩唱得淒美動人。
不少人來這裡一晃就離開了,可惜。
其實,花個50元,就可以做拓印唷。
這裡有不少種詩詞或圖像可拓印,
箐箐竟然挑到"書到用時方恨少,是非經過不知難"
好吧!以後好好用功唷。
時間轉眼一到中午,但箐箐不願離開。
為啥?原來走過小馬路,輕鬆至安平國小,
盪秋千了。箐箐的最愛。
安平樹屋區真是大人小人皆宜的人文旅遊景點。
愛上台南的緩慢。
2011安平樹屋
在這裡,我們一起見證人文歷史的改變
在這裡,我們清楚瞭解了樹和屋之間的糾纏
在這裡,我們更享受了陽光/風/樹葉帶來的輕聲
但我們始終相信能再多一點什麼
所以我們整裝待發
邀你一同發現樹屋新風貌